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零售專才、樓面潔淨

某天路過便利店,見店外貼了廣告,招請「零售專才」。嘩,現在是甚麼時勢?不用把職位名稱改得那麼動聽吧?若人工只得幾千元,我看老板還是放老實點,說要招請店員吧!


另一天路過快餐店,看見另一張廣告,說要招請「樓面潔淨」。我當時像給人點了穴似的,呆立當場,不知所措。敢問那位老板,潔淨如何招請?是否寫「清潔()」會給人說政治不正確,所以要用形容詞代替名詞?千萬別跟我說「潔淨」是內地進口的啊!


~~~~~~~~~~~~~~~


偶爾翻開書,看見以下兩句:


- 文菲覺得很寒冷
-
艾詩閱讀故事書給兒子聽。


如果這是我們下一代可以讀到的「最好」的中文,我但願中文從此在世界上絕跡。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啊!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拔尖,也要補底

讀中四的學生說週六要回學校補課,我問他是否補中英文,他說不是,而是補其他的科目。


栗妹:甚麼?你其他科考得挺不錯嘛,還要補?
學生:這叫「保C計劃」(化名),目的是要我們可以在會考中穩取C級成績。


學校想讓會考班的學生考取好成績,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我的寶貝學生多年來中英文科一直不及格,就算讓他其他科拿了甲等又如何?只要中英文科不及格,還不是不能升學!


既然學校如此反智 (或是在利用我的學生?),那栗妹就親自策劃「補底行動」吧。手頭已有20份英文科卷一的模擬試卷,我就不相信日做夜做也不會有進步!


(不過這陣子打筆記打得很累耶……)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教仔

某天跟同事去茶樓飲茶,席間鄰桌娃兒忽然大聲哭叫,令人不勝煩擾。過了數分鐘,娃兒還沒有止住哭聲,同事甲便唸叨道:「唉,怎麼不想辦法讓她收聲呢?」栗子妹接口說:「都是家教不嚴,才會在大庭廣眾出洋相。」誰知同事乙和同事丙竟異口同聲護著鄰桌的家長,說現今小孩「會做戲」,又說小孩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往往沒奈何。


其實栗子妹並不太認同兩位同事所言,因為若小孩會在公眾場所吵鬧,又怎會未試過在家中叫嚷呢?如果家長有適當的指導,我才不相信小孩敢在眾目睽睽下如此放肆。


不過再細想,又發覺她們所說的並非沒道理。現今的小孩,是「物以稀為貴」,加上社會事事要講人權 (卻沒人提義務!),小娃兒變得聲大夾惡,似乎是大勢所趨。可是若長此以往,這班小霸王長大後會變成怎樣呢?唉,不敢想。


不知是否孩子愈來愈難教之故,很多父母都把教仔的責任推給學校。若子女的行為操守有甚麼差池,便歸咎於老師教導無方。這種現象真是稀奇!難道他們沒聽過「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問題,學校有責,家長同樣有責呀!


肥溫‧讀愛

之前讀報,說有團體要求奧斯卡撤消【讀愛】(The Reader) 的所有提名,因電影對納粹黨的描寫失實。看完報導後心沉了一沉,心想肥溫今次肯定封后無望了。幸好小金人最終還是安然落在她手中,可喜可賀。

kate

【讀愛】對納粹黨的描寫是否失實?電影還未有機會看到,但原著的其中一句,卻是極之耐人尋味。話說肥溫飾演的漢娜在法庭上受到指控時,問了一句:「What would you have done?」(換了你是我,你會怎樣做?) 說到好像別無選擇似的,難怪教人反感。

其實在原著看到上述一句時,我並沒有覺得反感,因為按故事情節推展,說那句該是理所當然,但現今有太多人愛 read between the lines,明明乾乾淨淨的一句,也硬要給它扣帽子,奈何。

說起來,辛潘以同志議員一角榮獲奧斯卡影帝殊榮,不知某些團體會否恨得牙癢癢呢?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變‧望‧愛(下)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夏菲米克的時代】的劇情,敬請留意。)

如果【一百萬零一夜】讓人看到盼望的動力,【浮生路】讓人看到轉變的殺傷力,那麼【夏菲米克的時代】便是一幅「變‧望‧愛」的全景圖。

【夏菲米克的時代】改編自1984年的紀錄片The Times of Harvey Milk,講述夏菲米克人生最後的八年。夏菲米克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他在七十年代當選三藩市市政議員,為同性戀者爭取合理權益,最後被槍殺而死。

撇除夏菲米克的性取向,我認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人物。在那個年頭,同性戀是社會的禁忌,但他竟敢毅然站出來,為同類爭取合理權益,那份勇氣,誰可匹敵?他的政途一波三折,但他從沒沒想過要放棄,屢敗屢戰,誓要為社會帶來合理的轉變,那份精神,讓栗欽佩。

想起近日家暴法引起的風波,我發覺雖然時代變了,但舊日的封建思想仍在現代社會牢牢紮根。不是說人人生而平等的嗎?為何要因為別人的性取向跟我們的不同而排擠他們?在現代文明社會,對異己理應寬容一點。

最後要讚讚編導的心思。穿插於電影中間的紀錄片片段,跟電影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那種真真假假的感覺,正好印證了「人生如戲」。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變‧望‧愛(中)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浮生路】的劇情,敬請留意。)


愛與夢,是驅使我們去盼望和轉變的動力,但在現實生活的壓迫下,有多少人敢於去盼望和轉變呢?看看【浮生路】便會知道。


【浮生路】的故事,圍繞法蘭與愛普這對中產「模範」夫婦展開:法蘭與愛普厭倦了目下的生活,想到巴黎定居。誰知當他們打算放棄美國的一切時,「好事」卻撲面而來;先是法蘭升職,然後是愛普有喜。因著這些意想不到的事,令他們不得不放棄巴黎夢。



法蘭跟愛普視巴黎夢為逃離刻板工作和生活的出口,這令我想起轉工的問題。每有事情發生,一般人總以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只要逃離問題所在,便會萬事大吉。但其實問題往往源自當事人,所以無論逃到天涯海角,只要心魔一日未除,問題還是會接踵而來的。


一個人要嘗試轉變,除了要極大的勇氣,還要有無盡的愛去支持。我有想過,若法蘭願意支持愛普,跟她到巴黎展開新生活,他們會否有美滿的結局呢?想想看也未必。他倆的愛情,早已被柴米油鹽磨蝕殆盡。人若沒有了愛作支柱,欲變無從。


說真的,若非公司星期日要噴殺蟲藥,我才不會去看這齣──試問兩夫妻吵架有甚麼看頭?但原來只要演員優秀,就算再平凡的角色也會變得不平凡;看過里安納度與琦溫斯莉在【浮生路】的演出,相信沒人會反對這點。他倆吵的每一場架,絕對可以用「動魄驚心」去形容。


變‧望‧愛(上)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一百萬零一夜】的劇情,敬請留意。)


先後看了【一百萬零一夜】【浮生路】【夏菲米克的時代】三齣電影,它們給我的感覺,是用不同的方法,訴說一個相同的故事,一個關於愛與夢、盼望與轉變的故事。


先說【一百萬零一夜】,那是印度少年澤牟的成長故事。澤牟在貧民窟長大,他大概從沒想過自己會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但因著環境的轉變,還有他對麗緹卡的愛,令他心存盼望;再加上一點點運氣,最終成就了百萬富翁的傳奇。



這個故事最美好的地方,是澤牟的一份純真。很難想像在那種品流複雜的環境中長大的青年,可以對別人如此坦誠,可以對愛情如此執著。無論順境逆境,那份盼望與愛慕從沒改變,看著看著,眼淚便不期然流了出來。




【一百萬零一夜】改編自印度外交官維卡斯的小說《Q&A》,原著是十來個短篇故事,電影編劇很聰明地用主角澤牟將故事串連在一起,令劇情推展自然流暢;再配上大家熟悉的電視遊戲節目「百萬富翁」,給電影添了一份親切感,令人入場意慾大增。


對我來說,電影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關於手槍的一段,我想了這些天,還是覺得很不合理。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選擇的疑惑

朋友說要找些英詩給學生唸,於是便跟他一起翻資料,然後在其中一首英詩,看見以下這句:
If I wrote the exam, there would be more choice.


友:噫,怎麼choice漏了s
栗:甚麼?沒漏呀。
友:怎麼會沒漏呢?明明該是choices


聽到朋友這樣說,栗子妹仔細思量了好一會兒。誠然,choices對我來說確是「順耳」一點,但若以選擇題的答案數量來判斷,加s便肯定錯了。君不見會考數學科選擇題的答案數量,由90年代的五個減少至現今的四個乎?如果答案數量加碼,豈非變難了?


唉,又一英語疑案~~~


~~~~~~~~~~~~~~~


後話:


1. 寫完這篇後去翻字典,發覺choice既是可數名詞又是不可數名詞,要憑意思判斷才知應否加s。(即是可以拗啦~~~)
2.
問外籍同事,他認為choice不用加s,至於原因為何?對不起,連他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現在完成式

這天朋友拿了一篇文章給栗看,她指著以下句子問:句中的 was 是否該改為 has been
Mr Lee, who was a teacher for 16 years, is now the CEO of SimTech.


記得基礎文法書曾提到,當句中有「since + 時間」或「for + 時期」,便應用現在完成式 (present perfect tense),如:He has learnt swimming for three months. They have lived here since 2003.


不過心水清的朋友應該留意到,句子後半段寫李先生現職 CEO,即暗示他再也不是老師。若把 was 轉成 has been,豈非說他現在仍是老師?那便前後矛盾了。


很多人都搞不清現在完成式與過去式 (simple past tense) 的分別,其實要分辨這兩種時式,只要看那件發生了的事情與現在有沒有關連便行。若有的話便用前者,否則便用後者。


記著,文法書中那些「時式提示字」,永遠都有很多很多的例外。所以在判斷使用哪種時式時,請從文意著手,不要盲目信書。


(捱埋今日,便可以好好睡一覺啦!)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聖訴

本來對【聖訴】(Doubt) 完全沒興趣,幸好聽了 Kenji 的節目,不然便錯過了一齣絕佳的電影,所以容我在此先多謝 Kenji


【聖訴】的故事頗簡單:在一所天主教學校中,修女校長 (梅麗史翠普飾) 懷疑駐校神父 (菲臘荷夫曼飾) 侵犯黑人學童,借此將他逼走。


一齣既沒有華衣美服,又沒有壯觀場景的電影,有何吸引人之處?那就是緊湊的劇情、精煉的對白,以及演員入木三分的演技。被黑衣嚴密地包裹著的梅麗史翠普,她的舉手投足、面部表情全部絲絲入扣,說她每個細胞也在演戲並不為過!最記得她與神父對質的一幕,真是看得我透不過氣來。本以為這是一齣讓人呵欠連連的電影,誰知我是愈看愈精神、愈看愈投入,而且還回味至今!



電影中那位瞎了的修女,起初我並沒多加留意;讀了閒兄的網誌,方知道她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後來我再想,人的信心其實十分薄弱,很容易讓肉眼所見的事物迷惑而動搖。那位盲眼修女看不見,她應該可以更堅定不移地去相信和服侍神,但當時教會的規定,卻是要將盲了的人趕走!這真是諷刺至極──難道真要信徒歷盡試煉方罷休?


~~~~~~~~~~~~~~~


延伸閱讀
堅定不移的悲劇:《聖訴》at
聞‧見‧思‧錄
《聖訴》後感 at
閒人blog


讀愛

那是一個平凡的愛情故事:二人由熱戀到分離,然後重聚再分開,這樣的情節,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只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一位是十五歲的少年,一位是三十多歲,曾當過集中營守衛的女士,這令故事添了一抹不平凡。


小說分三部分:第一部敘述米高與漢娜由相遇到糾纏不清到分離的經歷;第二部講述米高在法庭重遇漢娜的經過;第三部交代二人的結局。作者在第一部,花了不少篇幅描述二人的性與愛,筆觸細膩。儘管性愛連綿,但半點也不色情,只讓人感到淡淡的無奈與哀愁。


以一段不倫戀作題材,並非譁眾取寵,而是想表達德國兩代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差異。關於納粹黨,到底德國兩代人有甚麼看法?透過故事,讀者便能窺一二。


說回主人翁的一段情。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不倫關係,該會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但很奇怪,除了米高內心的掙扎,似乎沒其他人曾責罵過他倆。其實不為世俗接受又如何?現今社會,只要兩個人樂意又沒傷害人,根本就不必理會別人的批判。


最後要讚讚英文版的譯者Carol Brown Janeway。譯文淺白流暢,栗看得很舒服。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思考圖

今早讀報,見「都市博客」論及通識,自是份外留神。通識科到底會出甚麼題目? 朱 先生給讀者舉了幾個例子:


一、你認為政府可透過甚麼措施以確保私人公司妥善管理「公共空間」?
二、英中、中中「上落車」機制可能令中學改變教學語言,有甚麼影響?


先生認為這些題目,每題均可寫一篇博士論文,這點栗子妹自是萬二分認同。但中學生不幸接到這些題目,有沒有方法拆解呢?我想運用圖表應有幫助。


第一款是現今教科書常用的腦圖 (mind map)



譬如第一題,可以在圖的中央寫上「確保私人公司妥善管理公共空間的方法」,然後每想到一個方法,便畫一條延伸線,如此類推。


另一款是研究因果關係的魚骨圖 (fishbone diagram)



以第二題為例,可在魚頭寫上「改變教學語言」,然後在魚骨寫上此項政策的影響及例子。如是者想到兩、三個影響和例子後,便可下筆回答問題。


當然,這些圖表只適用於日常課堂討論,在試場根本完全發揮不了作用。不過所謂日子有功,如果平日跟學生多討論,讓他們習慣了思考模式,考試時便不會通通唔識。


* * * * * * * * * *


後話:說到通識科的教科書,我認為該讓學生讀讀 陳雲 博士的書,以及他在《信報》文化版發表的文章。上星期六那篇〈愚民漫畫〉,讓栗拍爛手掌。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由「窩心」說起

今早讀報,方知「窩心」一詞,在兩岸的含義截然不同:


大陸:碰上不如意的事無法表白或發洩而內心鬱悶
台灣:心裡快樂舒暢
(資料來源:〈大陸窩心Vs台灣窩心〉,鄭華達「說文晬語」)


同是那兩個中文字,但因生活環境差異而令解釋變得相反,語文之難,可想而知。


* * * * * * * * * *


讀完上述專欄,想起之前做兼職,替別人做校對一份關於drama (戲劇) 的文章,見編輯大人把文中的 play show 全改為 drama,疑惑不解,忍不住寄了封電郵詢問。所得的回覆是:文章以 Drama in education 為題,用詞應該統一。


聽起來很有理,但細想又覺得不是味兒。英文同義詞眾多,只要語境 (context) 清晰,dramaplay show 三字互換應該不成問題,一黨專政已夠痛苦,難度語文也要獨裁統治,說一不二?


[後話:昨天翻字典,才知道 the ocean 竟是美式用語 (英式多說 the sea)!如果一個短篇故事中,既出現 the ocean 又出現 the sea,是否又應統一?讓我問問相熟的編輯大人。]


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我很好

各位網友:除了晚晚趕工到晚上十一時,我其餘一切都很好


關於那張怪卡,至今仍未有任何人認頭,這令我有點不高興。在趕貨的日子,還要我花心思玩猜謎遊戲,太殘忍了。


因為這個星期要拼命地趕死線,所以練習場怕要休息幾天。希望可以快快做完案頭上的工作,再跟各位聊天


先預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話語權

話說今早聽社論選輯 (沒錯,是聽,因為我雙眼忙著看《讀愛》,沒看電視畫面),某報社論說打工仔失去話語權云云。聽到「話語權」三個字,立時無名火起,心裡暗罵了一句:「你不如寫英文吧!扮甚麼中文報紙?」


栗子妹讀翻譯,當然不會反對使用外來新詞,但大前提是要用得其所。如果中文已有既定說法,又比外來新詞好,那又何必要用後者?例如社論那句,我覺得改為「打工仔在勞資談判中處於下風/劣勢」就順耳得多了。


內地的中文早已滲了毒,差在等哪天毒發身亡。(全部變了拼音?!) 雖然香港事事要靠阿爺,但若連日常用語也要向內地靠攏,死路一條。


* * * * * * * * * *


後話:最近在譯一篇關於達爾文的文章,當中那些DarwinismDarwinian analysisDarwinian conclusion把我弄得頭昏腦脹。「達爾文主義」應該躲不開,不過後兩個應該有更中文的譯法吧?讓我再想想……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情人節卡


如果是栗子妹的朋友,行事必定光明磊落,所以唔該自動獻身!


[補:因為牽涉到私隱問題,所以無論是有心還是開玩笑,都煩請留言告訴栗一聲,不然我可要關blog 保飯碗。I am serious.]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雜文二則

一、錯又何妨?


在工作上犯錯,總令栗膽戰心驚:小錯怕給人添麻煩、大錯則怕飯碗不保。


不過在網誌中犯錯,栗卻往往會感到欣喜。喜自己願意走出「安全地帶」,往知識新領域探險;喜有同文好友願意指正,讓栗獲益匪淺。


在此要特別多謝慧行先生、The Teacher、乏言先生和圖門縣候補知縣,以及各位同文好友願意不吝賜教。


The Teacher,會「回味」自己所犯錯誤的,不只您一人啊!


~~~~~~~~~~~~~~~


二、讀愛


事先張揚,要趁書店大減價去入貨,結果昨天下班,先買《讀愛》(The Reader)


書店設專櫃放英文小說,走近一看,發覺只餘下一本《讀愛》,急急拿起。明明記得上星期還有十來本,想不到去貨如此之快!



新版以琦溫斯莉的側面作封面,設計不錯。書僅218頁,薄薄的,應該可以在電影上畫前看完 (電影要三月中才上映~~~)。故事由男人的追憶開始,十分引人入勝。


買了《讀愛》,陳雲便要先放下一會。之前「朝也陳雲、晚也陳雲」,當是休息一下吧!


[PS. I've just finished Part One, and what an enchanting story!]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小孩看錢

雖然明知是惡搞,但看起來又不無道理:


一、女孩子最終會停止買玩具,但男孩子卻永不;


二、如果你將一小筆完全沒用的錢存進銀行,一年後你會發現那筆錢依然是很小很沒用;


三、有些人會為閃亮的東西額外付錢,但聰明人則不會;


四、花錢讓人感覺良好,但自店鋪走出來而沒花一分一角,感覺更佳;


五、別人說「錢會說話話事」,其實不然,它們只會躺在那裡;[謝謝Teacher!]


六、借出去的錢與收回來的錢永遠不相等。到底是收多、收少,還是收不回來,就要看你把錢借了給誰;


七、女孩子把錢花在小、廉價而完全無用的東西上;男孩子把錢花在大、昂貴而完全無用的東西上;


八、無論零用錢多寡,大家都會把比例相若的錢花在無謂的東西上;


九、把錢花在無謂的東西上至為重要;


十、對女孩子來說,袋和鞋從不嫌多;


十一、對男孩子來說,小配件及與交通相關的物品從不嫌多;


十二、挑朋友時,把錢全部存起來的好孩子,總不及那些把錢全部花掉的頑童來得有趣;


十三、但當你要借錢時,你便會發現好孩子有趣的一面;


十四、到外地渡假時,把零用錢換成別國貨幣,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其實只夠買一罐七喜;


十五、如果你想加零用錢,請待你爸爸吃完晚飯在喝第二杯時才提出;


十六、把所有錢捆起放進口袋中,並不會讓錢增值,但感覺非常良好;


十七、去旅行前,總會預備「零花錢」與「應急錢」,但旅行回來後,你所花的全部都是「零花錢」。


(資料來源:Dissident's Diary, 5 February 2009,原文按此)


多面骰子

今日下午去中三學生處,研習概率 (Probability) 一課,說到擲兩粒骰子 (fair dice) 的問題。我教學生畫一個 6 x 6 的表格解題,他想了一想,問:骰子只有六面嗎?我回說是,他便立即從房間拿了一盒奇形怪狀的骰子給我看,類似下圖:



栗子妹望著那些骰子,真是愛不釋手!活了這些年,沒見過這麼別緻的東西呢!不知哪兒有得賣?


~~~~~~~~~~~~~~~


關於 fair dice 的網頁:


http://www.mathpuzzle.com/Fairdice.htm


http://www.mathsisfun.com/geometry/fair-dice.html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愛就愛,不愛就不愛

大年初一閒來無事,重溫了【嚦咕嚦咕新年財】,誰知看完一齣後時間尚早,於是便翻了李安的【理智與感情】出來看。



故事圍繞兩姐妹的感情與婚嫁問題,是珍奧斯汀最擅長的題材,但栗妹認為跟【傲慢與偏見】太過類似,且結局有點草率,不算很好看。


欣賞珍奧斯汀的作品,不論是電影或小說,往往要心平氣和,不然很容易會爆粗!譬如在【理】中,見愛瑪湯遜那副委屈的樣子,栗便恨得牙癢癢──愛就愛,不愛就不愛,吞吞吐吐的幹甚麼?反而琦溫斯莉的角色,敢愛敢恨,栗就看得舒服多了。


當然,看那個年代的故事,不能也不應用今日的標準來衡量角色,只是難免心中有氣。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作息有時

昨天下班坐小輪回觀塘,正當水手拉起跳板之際,忽爾從上層傳來一聲「且慢!」,然後見一神色愴惶的中年漢子,不理跳板已拉起了一半,急急跳船而去。想必是這位中年漢子睡過了頭,沒留意到小輪已泊岸,才會如此狼狽。


其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睡覺,早已成了很多繁忙都市人的習慣。雖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電燈的發明,讓晝夜的界線變得模糊;現在的人,大多是「日出而不想作,日入而不休息」!


記得早幾年,自己也曾試過晝夜不分地工作──每天七時上班,到晚上十一時才下班,更試過睡在公司裡!回想起來,那段日子並不難受,但肯定有礙健康。現在栗到中年,開始學習養生之道,每天依舊早早回公司苦幹,但肯定在天黑以前便離開,好趕去碼頭坐船看書。(船不等人啊!)


常言道「作息有時」,但知易行難,就讓小輪公司替栗培養這個好習慣吧。


美麗的書,善忘的人

說起買書,就想起最近替別人校對的一份刊物。


那是一份介紹書籍的刊物,內附書籍樣章。刊物印刷精美,色彩艷麗不用說,單看樣章的排版,便知道設計師下了不少功夫。可是翻到一半時我卻想:到底買這些書的人,是給書籍的色彩和設計吸引,還是給書籍的內容吸引呢?


喜歡色彩繽紛的東西,那是人的天性。但對我而言,書籍的色彩愈是豐富,我對內容的印象反而愈見模糊。


讀中一時,學校選用了一本黑白印刷的中文教科書,內裡連一張圖畫也沒有,這在今天聽起來實在匪夷所思,但當年我卻以為尋常不過。猶記得我對那本書愛不釋手,翻了一遍又一遍;書中的文章,至今還有鮮明的印象。


可是升讀中二後,學校卻轉了另一本彩色的中文書。不錯,書本是漂亮多了,但這些年我無論如何努力,也想不起裡頭到底有甚麼文章!是因為給色彩迷惑了吧?


這幾年翻學生的教科書,見印刷和設計愈來愈精美,但技術上的進步並不表示學習的長進。如果不用心讀,就算書籍的設計再好、印刷再漂亮、推銷再高明又有何用?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想買的書

人日過後,又是時候預備彈藥,到書店掃貨去也!今年相中了甚麼書?就是以下四本:

《童年往事──香港山村舊俗》


《新不如舊──香港舊事返照》


 Q&A (【一百萬零一夜】原著)


 The Reader (【讀愛】原著)


到底書店何時才舉行春季大減價呢?


舊文連結:書店春季大減價(上集)書店春季大減價(下集)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考評局的樣卷

因為有兩個讀中三的補習學生,所以對於高中新學制的消息份外關注,見考評局上載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文科的樣卷 (Sample papers),第一時間便下載檔案細閱。


雖說是暫定稿,但既然能上載給公眾閱覽,應該不會太差吧?誰知出卷員秉承一貫「求其是但」的作風,做了一份不倫不類的樣卷出來。


如何不倫不類?試舉二例說明之:


一、樣卷中的斜體、粗體及全大寫,使用時沒有固定規則,隨意得可怕


二、沒想到卷一 (閱讀) 塗黑圓圈的題型竟然沒廢除。到底官員想考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考他們著色的技巧?那個圈大如欖核,要塗黑很費勁!


雖然是瑣碎的問題,但所謂見微知著,單看這兩點,栗子妹就覺得考評局的一幫人,神經大多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