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栗妹私家電影節

忙了那麼久,九月中終於可以放大假。



記得之前放假一週,一口氣看了八齣愛情片,感覺超爽!今趟放兩週,還不盡情地煲碟煲過夠?



之前提過自己喜歡黑白片,所以現正積極搜尋相關影片,籌辦私家電影節。努力了幾天,有以下成果



- 單車竊賊 (感謝大哥大!)


-
惊魂記 (因為太吸引,星期六已搶先看了~)


-
柏林穹蒼下 (BS2
推介)


-
大國民 (又要多謝大哥大!)


-
傲慢與偏見 (想不到竟然找到黑白片版本!)


-
金玉盟
(BS2
,我終於找到了!)



只要多找四齣,便剛夠看足五天。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加油

每當遇上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想聽這首歌:

現在只希望傷者早日康復,倖存者早日走出陰霾,以及還大家一份公正的調查報告。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度假

早幾日約了靚仔配音員開工,休息時聊到度假計劃。靚仔配音員說打算九月與女友一同離港度假,可遇上以下問題:



一、他喜歡陽光與海灘,但女友卻喜歡城市歷奇



二、他在東京有朋友,可他去年已到過東京



聽起來問題似乎很棘手,但要解決實在容易不過。因為據他說,在東京只要坐約兩小時的火車,便能找到媲美夏威夷的海灘,那他跟女友一起坐飛機到東京,然後分頭行動不就可以嗎?而既然去年他願意坐兩小時火車去海灘,今年可以多坐幾小時的車,找另一個海灘嘛!



好好好,說笑完畢。現在正經一點:東京近郊真有媲美夏威夷的海灘?這點絕對值得發掘一下。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中西黑白片

昨天跟同事閒聊時,聊到黑白片。



說起黑白片,栗子妹最先想到的,自是粵語長片。記得讀小學時,已經很喜歡看粵語長片;胡楓、謝賢、曾江、南紅的戲,不知看了多少。至今依然覺得年輕時的謝賢非常有型。



至於西方的黑白片,沒看過幾齣。印象最好的是【街角商店】,印象最壞的則是【祖與占】,完全讓栗摸不著頭腦。



同事提到一齣叫【單車竊賊】的意大利黑白片,故事聽起來很不錯,急忙請他借栗影碟。還有芝介紹過的It's
a Wonderful Life
,栗也很想看啊!



不如趁放大假時,辦一個私家黑白片電影節?好,就趁有閒時先做資料搜集。


所謂歧視

同事告之,Facebook上有一篇文章,說劫持人質事件,每天都在地球不同角落發生。今次本地傳媒報導菲律賓旅遊巴被騎劫事件,是「小題大做」,有「歧視菲國」之嫌。

無可否認,本地傳媒愛小題大做,炒作之事無日無之。但報導港人在菲律賓遇難,便等同歧視該國,這是哪一門子的道理?換個角度想,莫非不去報導,才算是平等對待?

儘管本地傳媒報導今次事件的手法,並非人人認同,但起碼傳媒盡了它們應盡的責任,就是讓大眾得悉事件的始末,並設立渠道,讓市民可以對生還者施以緩手,或是送上點滴關懷。

我想,與其說港人歧視菲國,不如說那位貼文的人歧視港人。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上文下理

學生的暑期作業中,有一篇關於電影制作的文章,當中不住出現 production 這個字。


栗妹:「這個字的中文解釋是甚麼?」
學生:「生產。」


不錯,production 一般解作「生產」,但談到電影,這個字的解釋該是「制作」(有誰會說生產電影?)


接下來見到 scores of,栗猜學生一定不懂,便指著問解釋。


學生:「唔分數!」


小姐,看見 scores 後面的 of 字嗎?這個詞組解作「很多」才對。


文章最後一段,見到 creative,心想學生這個字該會了吧?於是又指著問解釋。


學生:「我知!生物!」


唉,她將 creative (富創意) 看成了 creature …


(後話:她可能對 creature 這個字的印象太過深刻,結果連 feature (特色) 也看成了 creature …)


成魔之路

港人不幸在菲律賓遇害,不免感到難過。但本地報章以「魔警」去稱呼那位挾持人質的前警員,我卻覺得極之不公。

觀乎那位前警員,上車不久便釋放部分人質,已證明他並非窮凶極惡之徒。是菲律賓警方的散漫,還有他們視人命如草芥的態度,才讓那位前警員「魔性大發」,事件最終以流血結終。

今早看新聞,見菲律賓總統在為事件解畫時,嘴角竟流露笑意,不禁心寒。人心的黑暗,並非只能在「壞人」身上才看到。到底車上有多少人是誤中菲警子彈而身亡呢?靜待調查報告。

最後,願死難者得到安息。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舞出真我3

喜歡【舞出真我】這個系列的電影,除了因為喜歡看跳舞片,還喜歡故事所帶出的訊息:透過跳舞,尋回真我。來到第三集,跳舞的功用似乎更大:

One move, can bring people together. One move, can make you believe like there's something more. One move, can set a whole generation free. (來源)
(
只一步,讓人走在一起;只一步,讓人相信自己不止於此;只一步,解放了整個世代的人)

雖然今集的故事比較粗疏,犯駁位也不少,但電影中的舞蹈,依舊精彩。中間那場水上舞,令栗很想在戲院中站起來拍掌:




3-D版並不令人感到頭暈,有些鏡頭拍得也出色。如果大家追求視覺上的享受,這齣值得一看。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可能是人生太苦,所以大多人都愛甜。有些人喜歡甜食 (have a sweet tooth),經常笑說自己擁有甜品胃;有些人喜歡成功的甜味 (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為那份滿足感飄然迷醉;有些人則喜歡戀愛,每次戀上別人 (be sweet on somebody) 便感到甜絲絲。



戀愛之所以令人感到甜蜜,甜言蜜語 (sweet nothings) 應記一功。不過,若討好對方 (keep somebody sweet) 是心懷不軌,小心甜言蜜語換來惡言謾罵 (sweet FA)



人生的苦,大概是好東西不能持久 (short and sweet)。做人偶爾任性一點,我行我素 (in your own sweet time/way),應該情有可原吧?


IndPanda國際短片節

第六屆IndPanda國際短片節於上週五開幕,三姑六婆當然結伴去捧場。



第一個節目「就是奧斯卡2010」,選映了八齣奧斯卡的入圍及得獎短片。三齣動畫片中,以【老太婆與笨死神】(The
Lady and the Reaper)
最為突出,講述老太婆、笨死神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角力,故事瘋狂、角色活潑,讓三姑六婆笑開懷。



至於五齣真人短片,除了【媽哩媽哩空】(Instead
of Abracadabra)
和【畸怪鄰居新房客】(The
New Tenant)
外,其餘的都頗為沉重。【Kavi的無形監牢】,訴說現代奴隸的悲歌;【生死之門】是關於切爾諾貝爾
(Chernobyl)
事件的悲劇;至於【奇蹟的魚】(Miracle Fish),則是一個關於校園的悲劇。



雖說故事沉重,但【生死之門】與【奇蹟的魚】均是十分出色的作品,前者的蒼涼與後者的驚慄,令三姑留下深刻的印象。縱使我們身處的都會,環境是如何的每況愈下,但起碼還不會出現故事中的慘況。



今屆國際短片節還有多個精彩節目,大家請勿錯過。



場刊:http://www.indpanda.com/booklet/6th_booklet.pdf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真假藍天

星期日,坐船到氹仔一遊。久聞澳門威尼斯人的大名,甫上岸便坐車去參觀。



朋友的母親說,到澳門威尼斯人一定要看那片不夜天 (竟然不是那條「大運河」?!),於是栗便依言前往:



那些街燈和建築佈景,不錯是做得很漂亮,但那片不夜天,對不起,真的很醜。不說那些明顯的固定點 (上圖天空中的圓點),那抹藍,灰灰暗暗的,令栗感覺既侷促又沮喪。

離開了澳門威尼斯人,坐車到官也街。本來雨下個不停,但走到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時,天終於放晴:

大自然的藍天白雲,比那片不夜天美上千萬倍。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Project coordinator

話說敝部門從某年某月某日開始,多了一個叫
Project coordinator
的職銜。這個並非正式職位,而是當起動新項目時,經理會指派其中一員,負責統籌項目細節。



Project coordinator 的誕生,其實自然不過。因為敝部門的項目,不論大小,全都煩瑣得要命:既有印刷品,又有電子產品,有些更要找人錄音和拍宣傳短片。同一時間幾十件事情,不找個人打點一下,極易出亂子。



雖說
Project coordinator
在敝部門乃「必須品」,但不幸給經理點中做
Project coordinator
的人卻極之不幸。此話何解?因為別人做統籌,就真的只負責統籌,不用落手落腳去做。可是敝部門的統籌,卻要事事親力親為,由頭跟到落尾,更甚的是要「包底」。



所謂「包底」,就是工作小組中若有人放假,Project
coordinator
便得做替工,替放假的同事完成工作。舉例說,若項目中要做十份宣傳刊物,最後往往就只餘下
Project coordinator
一人在日夜校對。其他同事?當然是逃之夭夭,放她們的大假去。



造成這種局面,絕對要感謝經理管治有方,令小組成員產生錯覺,以為
Project coordinator
會替她們完成所有工作,不用她們操心。



走「鼠」至此,大家應該早已猜到,栗妹就是那個不幸的
Project coordinator


是日無聊

原來用 Illustrator 畫公仔都幾好玩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壞蛋獎門人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壞蛋獎門人】的劇情,敬請留意。)



用「喜出望外」來形容【壞蛋獎門人】,最最貼切不過。



決定進場觀看,起初只為了迷你兵團,還有熊秉文先生提到片尾那些有趣的立體影像,但原來,故事也是那麼的出色,那麼的溫暖人心。



話說壞蛋獎門人犀利哥從少有個登月夢,即使他長大後當了壞人,仍沒放棄過夢想。為了圓夢,他假意收養三名孤女,誰知日久相處,卻培養出真感情來……



栗覺得電影對於犀利哥的心理變化,描寫得很細緻。由起初扮留言信箱的大壞蛋,到愛心爆棚的好父親,中間的轉折,令人覺得很窩心。三位孤女活潑的演出,當然也為電影添了不少分。



至於一眾迷你兵團,因為是壞蛋獎門人的手下,有些時候真的壞透了!不過,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傻傻的,又愛笑又愛玩,好可愛 (有一個單眼仔跟六婆很像耶)



現在有請迷你兵團!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給學生看甚麼

有幾位朋友當上了英文教師,於是閒來聊天時,免不了會提到教學上的問題。



朋友乙最近向栗訴苦,說給學生選擇閱讀篇章時遇上了問題。起初栗以為是程度不合,但原來她卻是嫌題材不夠有趣。



「教科書的文章悶透了,學生根本提不起勁去讀。」



確實,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如遊戲機、新型手提電話等,在教科書中一律欠奉。不過,栗卻想,是否為了要投學生所好,便要剔除一些「沉悶」但卻值得學習的題目呢?



現今的教育制度,鼓吹「學生為本」,事事以學生的興趣為依歸,但這根本就跟父母溺愛子女一樣,對學生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栗明白現今的學校與教師,要面對太多的外來壓力,不比栗讀書的年代,老師擁有無上權威。但為人師表,難度在決定文章的好與壞時,只能盲從學生的喜好,連一些客觀的標準也沒有?



《誰說人是理性的?》有一章提到社會規範
(social norm)
與市場規範
(market norm)
,栗忽然覺得香港的教育制度,已完全進入市場規範的領域 (因為事事以顧客為先!),恐怕要回到社會規範已然無望。


小男孩的童真歲月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反斗小尼哥】的劇情,敬請留意。)



本來沒想過看【反斗小尼哥】(La
Petit Nicolas)
的,幸好讀了George的介紹,才沒錯過好電影。



【反斗小尼哥】改編自同名法國漫畫,故事關於一班小男孩的童真歲月。話說小尼哥誤以為媽媽有孕,自己快將被父母遺棄,於是與同學密謀,要將家中新成員剷除……



栗對原著的設定並不清楚,但猜想小尼哥與一班同學,大概是讀小二、小三左右吧?那個年紀的小孩,行動直接,喜惡分明;很多大人認為莽撞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卻是理所當然。正因這種理解上的分歧,令電影出現了很多幽默的場景;電影院中此起彼落的笑聲,也是對一班小演員賣力演出的肯定。



【反斗小尼哥】由原著多個故事組合而成,這類改編電影的劇情,很容易流於鬆散,但栗認為編劇很有心思,以一條問題開始,一個答案終結,首尾呼應,為電影加添圓滿的感覺。



不過想深一層,即使電影鬆散一點又如何?一則則惹笑溫馨的故事,想起片段已能溫暖人心。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最近有書緣(之二)

雖然方老師在年多前已介紹過以下這本書,但栗還是最近才有機會開始看:



Predictably Irrational《誰說人是理性的?》



顧名思義,書中說的,都是人的不理性行為,例如我們為甚麼願意以天價購買奢侈品?「免費」字樣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決定?作者 Dan
Ariely
是行為經濟學教授,他以各式新奇有趣的實驗,證明人類的某些行為,是如何的不可理喻,並借此提醒讀者,要避免因思考盲點而引致的錯誤。



方老師說單看目錄,已知道這本書值得看,那就讓栗抄下目錄,引誘一下大家:



1章 相對性的真相:為何我們那麼愛比較? 

2章 供需的謬誤:珍珠的價格誰說了算? 

3章 零成本的成本:為何免費讓你更花錢? 

4章 社會規範的成本:為何人們樂於自發行事,不喜歡拿錢辦事? 

5章 性興奮的影響:為何高張的情緒讓我們失去理智? 

6章 拖延和自制的問題:為何我們不能讓自己為所欲為? 

7章 所有權的昂貴代價:為何我們會敝帚自珍? 

8章 不願關上門的結果:為何選擇太多會讓人偏離目標? 

9章 預期心理的效應:為何心誠則靈? 

10章 價格的力量:為何貴的阿斯匹靈比便宜的阿斯匹靈有效? 

11章 品格的問題():人為何會不誠實?有何對策? 

12章 品格的問題():為何使用現金會讓我們更誠實? 

13章 啤酒與免費的午餐:行為經濟學是什麼?免費的午餐又在哪裡?

關於某些章節的反思和軼事 

關於次級房貸危機及其後果的一些想法



(來源: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960290560&Actid=hottopic&LID=7005&LIDD=70054)



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原著用字十分顯淺,不一定要看中文譯本啊!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最近有書緣(之一)

上天對栗算是不薄;雖然最近工作極忙,又沒甚麼好電影看,但卻讓栗找到兩本不錯的書。

第一本:《福爾摩斯先生收》


大部分推理迷看見福爾摩斯的名字,想必都會有興趣翻翻這本書。可惜這本書因為包裝問題 (以密封信封包著書本),讓書店都封上了膠袋,讀者只能看見封底上的簡介:

親愛的福爾摩斯先生,我爸爸失蹤了──



因為一封寄至貝格街221B的信,有個男人行動了……



「福爾摩斯先生已經退休,現正在英國南部鄉間隱居,專心研究養蜂事業去了……」多年來,位於英國倫敦的福爾摩斯故居,總會收到許許多多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熱情的書迷、走失寵物的主人、無解懸案的調查者等等,最熱切的請求,希望名偵探能再次出馬,解決他們的疑難雜症。然而,這些來信總是得到上述這個制式的解答,直到一對兄弟打破了舊有的規矩……



二十年前,八歲的小女孩瑪拉遠從洛杉磯寄信到倫敦貝格街221B,請求福爾摩斯尋找她失蹤的父親。二十年後,一對經營律師事務所的兄弟搬進福爾摩斯故居所屬的大樓,再次接連收到同一個女孩的求助,但詭異的是,信中不但要求寄回當年信函裡的附件資料,末尾的署名竟與當年小女孩的字跡一模一樣!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的弟弟決定打破規矩,主動去找瑪拉見面;面對不告而別旋即失去音訊的弟弟,哥哥也按捺不住性子,跟隨弟弟的行蹤進行調查,沒想到在「天使之城」洛杉磯迎接他的,是一具早已斷氣的冰冷男性屍體……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7737)



這段簡介對於精打細算的栗子妹來說,當然並不足夠 (書本賣93元耶~)。不過因為剛拿了二百元的「賣字費」,於是便買一本來獎勵自己。



故事以一場意外開始,然後男主角的弟弟因著瑪拉寄給福爾摩斯的信,遠渡洛杉磯,並迫使哥哥跟隨其後。之後一具又一具的屍體,令事件更複雜離奇。



對於嚴格的推理迷來說,這不能算是一本出色的推理小說。但從消閒的角度來說,故事絕對合格有餘──既有緊張的情節,又有惹笑的場景,還能要求甚麼?



除了故事,栗子妹還十分欣賞書本的包裝。書中附送了四張
Baker Street
的名信片,以及一張福爾摩斯先生的名片。那張名片,真是讓栗愛不釋手。



(請按此連結瀏覽相片:http://blog.yam.com/smallrock/article/28904715


關於【潛行凶間】的隨想

栗想,未來最吃香的行業,該是「築夢司」,透過意念,為客戶構築美夢。



今日的尋夢者,要不去看電影,要不去讀小說,要不就玩電腦遊戲。但到了未來,一切都會變成意念交流,不用佈景、不用紙張、不用電腦。



別跟栗說這不可能。多年前,倪匡已在小說中提到,未來的人類,不過是一束束的腦電波。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人類的潛意識可以分層,栗想,每個人的潛意識,最少都有十八層。



何解會是十八?當然是因為「十八層地獄」這個概念。潛意識的深處,是人腦最幽暗的角落,堆滿不能讓人知道的秘密。若不幸落到那一層,將會萬劫不復。



這都拜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所賜,栗才會有這種黑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