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台播的,全部都是韓劇,例如高清翡翠台的【伊甸之東】(沉重…),亞視的【愛情犀利哥】(播了很久耶~)、NOW 100 台的【凸務女王】(輕鬆惹笑!),還有美亞電視劇台的【愛你千萬次】(超沉重…)。莫非因為中日關係緊張,所以電視台都不播日劇?
雖然曾迷戀日劇,但隨著自己喜愛的明星逐漸淡出,對日劇的癮頭已減。反而是韓劇,因為題材廣泛、明星有看頭,現在是愈看愈吸引。譬如 NOW 100 台之前播的【個人的取向】,栗子妹就極之喜愛:
孫藝珍飾演的朴開欣,既美麗又可愛。
最近電視台播的,全部都是韓劇,例如高清翡翠台的【伊甸之東】(沉重…),亞視的【愛情犀利哥】(播了很久耶~)、NOW 100 台的【凸務女王】(輕鬆惹笑!),還有美亞電視劇台的【愛你千萬次】(超沉重…)。莫非因為中日關係緊張,所以電視台都不播日劇?
雖然曾迷戀日劇,但隨著自己喜愛的明星逐漸淡出,對日劇的癮頭已減。反而是韓劇,因為題材廣泛、明星有看頭,現在是愈看愈吸引。譬如 NOW 100 台之前播的【個人的取向】,栗子妹就極之喜愛:
孫藝珍飾演的朴開欣,既美麗又可愛。
人說「小病是福」,但病了幾天後,栗知道這絕不是 a
blessing in disguise。還是無病無痛好。
~ * ~ * ~ * ~ * ~ * ~ * ~ * ~ * ~
說自己病了,英文可以用 I'm
not feeling well。說別人病了,還可以用 ill 或 sick。中文有「家裡有個病人」之說,可英文卻不能直譯為 There is a patient at home,因為 patient 一般出自醫生之口。若閣下不是醫生,還是說 My
(sister) is ill/sick 吧。
ill 和 sick 二字的分別,除了在於英式美式外,sick
還可以指精神病。說某人
sick,說不定是說某人發神經!另外,我們可以用
sick of (doing) something,指我們厭倦了某種東西,例如 I am sick of watching TV all day. (我厭倦了整天看電視。)
ill 除了解作生病外,用作副詞時,有「不好」的含義,例如:
ill-defined (不明確的)
ill-equipped (裝備不良的)
ill-founded (沒有根據的)
要將「不好」變做「好」,只要將 ill
改為
well 便成。
因著洛比桑 (Luc Besson) 的名字,以為【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 是一齣緊張惹笑的電影,沒料到卻頗為沉重。
生長在畸形家庭的12歲女孩 Mathilda (妮坦莉寶雯飾),因為家人被殺,投靠鄰居 Leon (尚連奴飾)。Mathilda 得悉 Leon 是一名殺手後,遂向他拜師學藝,希望手刃仇人。二人朝夕相對,發展出一段既像父女又像戀人的感情……
記得 Leon 在戲中曾對 Mathilda 說過,殺過人以後,一切都會變得不同。這令栗想起李滄東導演的【薄荷糖】,說的也是愛與內疚的故事。如果 Leon 未曾經歷過慘痛的初戀,便不會走上殺手之途;不走上殺手之途,便可以像平常人一樣,落地生根,睡個好覺。
無論生活多沉悶磨人,栗還是想過平淡的生活。緊張刺激的生活,留待電影中人活給栗看好了。
一直以來都喜歡看中、老年人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年青人熱戀的澎湃,但經過歲月洗禮的愛情,既醇且美,令栗回味無窮。
【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 說的,正是栗最喜歡的愛情故事:年近八十的 Norman (Henry Fonda 飾) 患有心臟病兼輕度老人癡呆,其妻 (Katherine Hepburn 飾) 與他到湖邊小屋暫住養病。適逢 Norman 八十大壽,與他素來不和的女兒 (Jane Fonda 飾) 帶同男友及男友的兒子 Billy 前來賀壽,卻原來她是想把 Billy 寄養在父母家,好讓自己能與男友到歐洲旅遊……
故事描寫的愛情、親情、友情,每段均細膩動人。先說 Norman 與妻子,就是那種讓人艷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縱使年華老去,但妻子在 Norman 眼中,依舊美麗動人;而妻子對 Norman 的無微不至,至死不渝,回想起來依舊溫暖栗心。
Norman 與女兒的父女情,因著二人的心結,起初顯得淡薄。但見 Norman 珍藏女兒小時候的釣魚服,遇難時呼叫著女兒的名字,還有女兒對 Billy 的妒忌,便不難體會到父女二人感情之深。最後二人能冰釋前嫌,令栗感到安慰。
Norman 與 Billy 的友情,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有點莫名其妙──怎麼沒有血緣關係的二人,比真爺孫還親厚?但友情從來都不受年齡限制,只要是興趣相投,便能成為好友。記得【隔窗有緣】(Finding Forrester) 中的辛康納利和小男孩嗎?Norman 與 Billy 之間,就是這樣一段亦師亦友的感情。
電影中美麗的湖光山色,配上男女主角精湛的演技,一定不比在 IMDB 得八分或以上的電影差。本片榮獲第5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著教育背景不同,每個人看東西的方法也有異。英語有 with the eye of somebody 的說法,表達某行業看事情的方法,例如 Jenny looked at the design with the eye of an architect,便是說珍妮以建築師的眼光去評價設計。
人眼說多了,不如說說動物的眼睛。猜猜 Catseye 和 bullseye 代表甚麼?根據《牛津高階辭典》,Catseye 是一種反射車頭燈的夜間道路照明系統,而 bullseye 則是箭靶的靶心,完全跟貓和牛沒有關係!
閒來翻翻字典,發現關於眼睛的諺語還真不少──
近在眼前:before/in front of somebody's very eyes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眼闊肚窄:somebody's eyes are bigger than their stomach
長後眼:have eyes in the back of your head
渴求:give your eye teeth for something/to do something
看了一頁半字典,栗子妹最深印象的是 my eye 一詞。My eye 在口語中解作不相信某人或某事物。想起很久以前做翻譯習作,因不懂 pray 解作 please 而誤譯,自此看見表達語氣的詞語便格外留神。
[全文完]
大家常說看東西,但其實看,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to make eye contact 是「眼神接觸」;eyeball to eyeball 是「怒目對視」;to have your eye on someone是「盯著某人」;be all eyes 是「全神貫注」;under the (watchful) eye of somebody 是「受監視」;to turn a blind eye to something 則是「視而不見」。
要做到視而不見,眼睛必須要能夠開合。張開眼睛是 open your eyes,但若說 open your eyes to something,則表示「看清現狀」;而 eye-opener 則指令人大開眼界的事情。
至於 to shut/close your eyes to something,其實跟 to turn a blind eye to something 意思類近,表示「冇眼屎乾淨盲」!能 do something with your eyes shut/closed,則是某件熟悉的事,自己閉起雙眼也能完成。
中文有「眼睛吃冰淇淋」之說,英文也有 to feast your eyes。不過前者多指男人看女人,似不及後者中性。若要找「眼睛吃冰淇淋」的對譯,或許用 to make eyes at somebody 或 to eye somebody up 會較貼近?
喜歡旅遊的朋友,一定不會對 red-eye flight 感到陌生。為何夜航班次又名紅眼班次?因為睌上坐飛機大多睡不好,睡不好自然眼紅紅!
新聞報導說,內地最近爆發紅眼症。有人以為紅眼症的英文是 red-eye disease,對不起,該是 pink eye (學名 conjunctivitis) 才對。至於何以是 pink 不是 red,有勞各位請教學者。
有紅眼,自然就有綠眼。莎翁在其劇作 Othello 中,便把貓比作綠眼怪物 (green-eyed monster):
O,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 that cuckold lives in bliss
Who, certain of his fate, loves not his wronger;
But, O, what damned minutes tells he o'er
Who dotes, yet doubts, suspects, yet strongly loves!
(資料來源:http://www.phrases.org.uk/meanings/166600.html)
朋友擁有一雙明亮的黑眼睛,但她卻對藍眼睛情有獨鍾,這可能是因為 black eye 在英語中指眼睛的瘀傷,不比 blue-eyed blonde 誘人?不過說某某是某人的 blue-eyed boy (寵兒),卻並非讚美之詞。要避開貶義,還是用 the apple of your eye 吧!
栗子妹看電影時,十分容易落淚,但六婆卻總是 dry-eyed (除非她極之疲倦)。這樣也好,if there is not a dry eye in the house,豈非會淚流成河,把戲院淹沒?
說起看東西,鬥雞眼 (cock-eyed) 一向被視為不好的東西,但原來 to cock an eye at something 解作「留心看」。不翻字典,又會弄錯。
部門籌劃了一個建立團隊精神之旅,於是9月16日那天,栗子妹早上八時便要過大海。
是次為定向活動,各隊須於指定時間內,到以下地點進行指定活動:
- 路環黑沙海灘 (活動:堆沙堡壘)
- 氹仔澳門大學 (活動:到某學系辦公室門前拍照)
(從澳門大學望出去的景致不錯)
- 東望洋燈塔 (活動:坐吊車)
(這個好有型!)
本來活動設計不錯,惜天氣實在太熱,大家只想快快完成旅程,都沒甚麼心情說話。可惜。
六婆這個傻婆,一向禮尚往來,於是她在三姑生日那天,請她到尖沙咀吃德國腸,喝匈牙利濃湯:
吃完飯,六婆送上生日禮物──半島酒店的西餅!三姑不禁叫了一聲:好豪啊~~~
兩個傻婆去了崇光那邊吃蛋糕,順道買月餅:
三姑覺得今年生日過得好豐足。
時光飛逝,又到了三姑六婆的生日月份。今年三姑請六婆到四季酒店的
Blue Bar 吃自助午餐,超豪!
久聞四季酒店自助午餐的盛名,為食三姑當然第一時間去拿食物:
冷盤不錯,最喜歡那裡的沙律,夠爽甜!
熱葷不行,因為放得太久,變得軟綿綿、溫吞吞的,好難受!
極之難喝的咖啡。不是說酒店的咖啡都好喝的嗎?
至於甜品方面,有一款朱古力蛋糕的味道不錯,其餘的則不過爾爾。
埋單每位
$316.8,以這個價錢吃上面那些食物,感覺有點不值。猶幸六婆尚算滿意,不然三姑便會覺得更不值!
人始終是動物,肚子餓的時候,甚麼瘋狂事也能做出來。不信?看看【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
便有分曉。
【黑店狂想曲】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糧食短缺的艱難時代。故事中的部分人物,為了要活命,便開始吃起人肉來。別以為他們會像蠻荒人般兇殘無禮,他們可是吃得十分文明的一族:先由黑店的屠夫負責殺人切肉,然後其他「同謀」第二天便帶著別的糧食,到黑店換肉去。
【黑店狂想曲】是【天使愛美麗】導演
Jean-Pierre Jeunet 的起家作,情節天馬行空,荒誕有趣。雖說是人吃人的故事,但並沒有甚麼血腥兇殘的場面 (奇趣香艷的反倒不少)。栗最喜歡的,是「床的韻律」的一段,真的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這種東西來。
P兄在介紹影片時,用了「虛構」一詞。不過栗想,其實我們現今依舊活在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只是吃法不同罷了。【黑店狂想曲】這個故事,可能比任何真人真事更真實。
翻開中五的數學課本,發現新高中的數學課程,既難學,又難教。
難學之處,在於因課程時間延長而衍生出來的「深奧」課題。例如排列
(permutation),在栗的記憶中,從未在本地數學課程出現過。本來多學一種東西是好事來的,但以今日學生的資質,栗覺得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至於難教之處,在於課題分佈不均。例如「續多項式」一課,竟然把指數方程
(exponential equations)、對數方程 (logarithmic equations) 和三角方程 (trigonometric
equations) 全堆在一起。天呀,有多少學生連基礎對數和三角函數也還未學好,要他們在同一課學了這幾種方程,這不是苦了(補習)老師嗎?
不過方程還算是小事,概率
(probability) 那課中 and、or 與 not 的符號,才真的要了栗的命。我到現在還弄不清正U和反U呀……
香港大學圖書館昨晚辦了一場題為「Poor
English: Why should Hong Kong care?」的講座。講題雖然老土,但栗卻很有興趣知道,講者如何老調新彈,所以報名去參加。
因為碰上大堵車,所以遲了半小時才抵達會場,錯過了前半段的演說。但就後半段的內容,講者不過是抱怨港大生英文寫作能力不佳,文法錯漏百出,於是他寫了一本小書,教學生如何改善英語寫作能力。至於方法,不外乎是注意文法,以及別故作高深。
聽完陳腔濫調,便到聽眾交流時間。一位在新界區任教英文的中學老師提到,有些學生家長把英語視作只適用於上流社會之物,活在低下層的人不應高攀。栗聽罷不禁搖頭嘆息。為甚麼他們以為活在低下層,便一定要作「下流」人?雖說學好英語並不能保證優質生活,但這是給孩子看世界的一扇窗,為何要剝削?
另一位銀髮女士提到,語言的國際地位,跟國家經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點栗十分認同。英語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語言,除了因為它會吸納各國新詞,化為己用,還因為操這種語言的人,均來自操控世界經濟的國家。看西人現今一窩蜂地去學普通話,不難想像未來英語的地位,大有可能被取代。
有一位港大生提問,每日只有24小時,如何分配時間學好英語。聽到這樣的問題,教栗嚇傻了眼。父母不是從小便教孩子如何分配時間的嗎?如果你著意某件事情,自然會擠出時間來把它做好,何用別人指導,要花某個數量的時間?今日大學生的質素,真的淪落至此?
(多謝Teacher介紹!)
栗子妹服務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有「同級不同工」的問題。舉例說,栗負責的電子產品,另外三位跟栗同級的同事,從來都沒接觸過。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是管理層喜歡仔細分工,故讓每人負責一個範疇。不知道這種做法有何好處 (各位能否告之?),但壞處呢,栗就想出兩點來。
第一、工作沉悶。雖說每件產品各有特色,但同類型產品的變化極之有限。長年累月做著類近的工作,不悶壞才怪。
第二、後繼無人。若特定技術只掌握在某個同事手上,萬一他走了怎麼辦?雖說公司不會因某人走了而倒閉,但要收執殘局絕非易事!
忽然想起這些來,是因為自己「靜極思動」,想離開公司。如果栗真的走了,不知由誰替管理層做那些難頂的電子產品呢?先祝那位仁兄好運。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不朽真情】(Immortal Beloved) 的劇情,敬請留意。)
一封未能傳達的情書,一段讓栗悲嘆的戀情。
【不朽真情】由貝多芬的葬禮開始,他的秘書及追隨者辛德勒為其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封寫給「永遠的至愛」的信。由於貝多芬指明要把遺產留給「永遠的至愛」,於是辛德勒便四出訪尋貝多芬的舊情人,希望能找到這位女士,達成貝多芬的遺願……
電影透過貝多芬的親人和舊情人的口述,側寫了這位音樂大師的後半生。栗子妹一向不留意貝多芬的故事與創作,但看完電影後,感覺與他的距離拉近了不少。這位創作「命運交響曲」、「快樂頌」等不朽名曲的音樂大師,跟你我一樣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因此犯錯也總難避免。想起小時候唱「快樂頌」時,還道是哪位樂天音樂人的作品呢。
電影劇本寫得很好:透過「誰是貝多芬畢生至愛」此一懸念,令觀眾「窮追不捨」。當然演員精湛的演出也應記一功。男主角
Gary Oldman 的演繹維肖維妙,最記得交響樂團公演「快樂頌」時,他走上舞台,回憶起往事的表情,栗真以為他給大師上了身!
最後要鳴謝P兄。他不寫,栗就不會知道這齣好片。
因為【一生何求】(Eternity and a day),認識了希臘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
每次聽【一生何求】的 main theme 時,總會勾起心底某種渴望。可惜上次電影節時錯過了影片,還有因為原聲大碟超貴,到現在也只能靠 YouTube 止癮。
上週舊聞提到,因教育局語言微調政策,中學生出現補習潮。有家長為了讓子女升讀英文班,每月花費千多元,讓他們參加由外籍人士授課的英數補習班。
今時今日,中學生補習早已成為常態,不補的才是異類。這段舊聞讓栗感到驚奇之處,在於為何有家長竟然迷信,外國人可以令子女學好數學?
首先,外國的數學課程,一般較香港的顯淺。除非拿了數學學位,否則要應付香港中學數學科的課程 (尤其是高中部分),殊不容易。香港真有這樣的「鬼」才嗎?栗十分懷疑。
其次,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往往是由於他們不理解概念、用錯運算方法等。讓外國人去教,他們不明白也不懂得問,這不是白花了錢嗎?栗想,請本地大學生去教,效果可能更理想。
其實讓外國人教閱讀、寫作和文法,效果往往也不理想。不過要破除家長這方面的迷信,恐怕不易。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白夜行】的劇情,敬請留意。)
看完孫藝珍和高修主演的【白夜行】,只能嘆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十五年前,一宗謀殺案讓李佳和金佑漢這對小情人形同陌路。十五年後,佑漢卻為了保護昔日的小情人,不惜連番殺人……
電影以平行交錯的手法,訴說這對小情人的故事。故事伊始,美皓 (孫藝珍飾) 與男人在床上纏綿,然後鏡頭一轉,見佑漢 (高修飾) 拼命地把一個男人勒死。之後警方調查此案,逐漸牽引到十五年前的謀殺案。
美皓和佑漢在電影的前半段並沒有直接交流,二人只遙相偷望。待他們有第一次「正面」交流時,場面卻是那麼的驚心動魄。忘不了美皓在大雨中那身純白的衣服,還有那把冷酷的聲音。可憐佑漢為了連自己也搞不清的「美好的將來」,便甘願成為美皓的犯罪工具。之後美皓和佑漢還有交談與見面,可是佑漢卻一次比一次不開心;在電影初看見的嘴角那抹甜笑,早已蕩然無存。是因為他已經看清美皓並非昔日的李佳?
電影以黑白作主調,配以《天鵝湖》的音樂,予人悽慽之感。尾聲佑漢與昔日小情人的眼神交流,讓栗感到惻然。愛使人癡迷,不得不信。
(後話:韓石圭的演技越見精進,他在電影中的演出,把高修給比下去了。)
栗媽滑倒,傷了右手,變了獨臂神栗。於是向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栗子妹,便要肩負起做家務的重任。
栗家的家務,不外乎洗衫煮飯煲水沖茶。雖然栗很久沒下廚,但煲飯和煮簡單的餸菜,還是勝任有餘。可栗媽卻萬二分不信任,每當栗走進廚房時,她必定緊隨其後;當栗舉起任何一隻手,打算有所行動之際,她便發「鵝」功,連珠爆發,要栗這樣那樣做,連洗碗也如是!真是呢……
有說廚房是女人必爭之地,如果家中只有一個廚房,但卻多於一個女人對入廚感興趣的話,肯定會爆發家庭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