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時間寫寫那些剪存下來的報紙。
喜歡讀李純恩在《頭條日報》的專欄,尤其關於時事的文章,因為大多很值得深思,譬如手頭這篇討論天水圍狀況的〈不要扮上帝〉。
文章的重點大致是說,環境並非個人成長的決定因素;社區中住了各式各樣的人,如何過日子,事在人為,不用外人說三道四,「悲情城市」長「悲情城市」短的。
不是甚麼新論調,但讀起來卻極有共鳴。數十年前,社會資源匱乏,哪有現今這麼多支緩?但上一輩的人,卻活得比我們更堅強;支緩和關注,只讓這一輩變得更脆弱。
寫到這裡,想起讀小四的學生。有次他不做功課,他母親便唬他說:「你再這樣,我以後也不讓姐姐來替你補習了。」誰知他立即哭個肝腸寸斷!想當年,栗家哪有錢替栗子妹請補習老師?功課不都是自己做的!想不到今時今日的小朋友,竟已依賴補習老師至此……
不贊同這個論點的人,大概會說:「現今的社會環境和結構,早已改變了很多,不能再跟以前相提並論。」這點不錯,但請想想李先生所言:「如何過日子,事在人為」。環境變,並不表示人也要跟著變。人擁有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甚麼該堅持、甚麼該變,絕對該曉得想。要自強不息,還是要自甘墮落,往往存乎一念。
每個人均須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所以旁人,尤其是傳媒,就請別說三道四、加鹽加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