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方老師的介紹,才知道呂大樂《四代香港人》這本好書。
呂先生將香港分為四代人,並在書中描述這四代人的特質。雖然不認同他的劃分界線 (怎麼看我也是第三代人嘛~),但某些段落絕對一針見血,讓栗拍爛手掌。譬如以下關於第四代人的描述:
是這一些家長給孩子機會和支持,參與各式各樣的興趣班,但也是他們把上興趣班變成孩子們為了滿足成人的期望而要完成的事功。
是這一些家長願意放下事業,全職照顧孩子,每天接送,這一刻送孩子學習游泳,那一刻上小提琴課。但也是他們以多元發展之名,令孩子們學會了各種各樣之後,卻少了一種發自內心,自我追求的熱情。
寥寥數語,便已道出下一代所面對的問題和悲哀──有豐盛的物質生活又如何?在一個處處受成人擺弄操控的環境中長大,又有甚麼幸福可言?
---------------------------------------------------------------
讀到以下一節,有點想哭:
說來奇怪,以前我們認為人生在大學畢業之後才起步。大學或以前的教育只是基礎訓練,更認真的學習──由知識、語言 (外語、普通話)、待人處事,到交際、儀態、表達能力──由二十二三歲以後才開始。那時沒有終身學習這個概念,但大家都知道離開學校之後很多事情要重新學習。一紙證書只是入場券,「社會大學」才是真實的鍛鍊與考驗的場地。那不是說在學時期的學習並不重要,而是我們不會對小伙子的能力太早下判斷。大學畢業,「闖蕩江湖」之後而脫胎換骨者,大有人在。對十七八歲或二十二三歲的年輕人,我們重視潛質,但不認為早熟的日後就一定會更加成功。從前我們可能更相信一個人會不斷成長,可以有所突破,三歲未必定八十。只要一個人會要求自我進步,誰管他讀過哪一所中學或大學畢業試的成績。小時了了,絕不是燦爛人生的保證。
那是一個可以容忍 late developer 的大環境,而遲發展也不一定表示隨後人生道路曲折。那時候,我們少計較一個人的出身,而多留意他最終可到達哪個終點。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能否倒下之後重新振作,努力翻身。那時候謂突破,真的可以是質的變化。總之,就算是在最實際的方面,例如關於職場生涯的種種計算 (誰不想一帆風順?誰不想每項投資都收到預期的回報),還是可以留有一點計算以外的空間。那時候,我們還相信很多事情都在離開校園,踏足社會之後才發生。(我自己作為一個 late developer,對今天遲發展的年輕人特別同情。真的十分諷刺,一個愈來愈強調個人成長,人人都應該有機會多作嘗試的社會,卻提早對個人的能力下判斷,大大減少了那些不依照主流的步伐和成長進度表生活的一批人的機會。)
時代巨輪不住向前推進,當我們慨嘆自己錯過了甚麼甚麼時,下一代似乎比我們錯失了更多。
---------------------------------------------------------------
書名:四代香港人
作者:呂大樂
出版社: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定價:港幣 30 元 (田園有八折)
Hi there, nice to meet you and all the best. Feel free to visit my blog which is written
回覆刪除in Chinese, English ,Italian, French, Spanish and Portugese.
你好,本人為香港及廣州展智會 ( 慈善機構 — 內地嚴重痙攣 / 腦癱
兒童訓練中心 ) 及彩虹樂隊 ( 香港傷健共融樂隊 ) 發起人,誠心真切願與你為友。
網誌有 30 年義務工作分享及生活福音見證、靈命分享、
健康飲食資料、旅遊照片,並可為你代禱及解夢,網誌以六國文字表達。
歡迎訂閱本人及加入作 blog 友 [ 好友 ] 。
耶穌基督無限的愛你,祂為你我的罪惡而釘死在十字架上贖罪,
來訪認識祂吧。 本網誌近半年來有兩萬多人次來訪及新認識 670 多位好友。
( 如果本文章有冒犯,特此致歉,並歡迎閣下即時刪除本文件,
亦可以把本人列入黑名單以阻止本人日後再度來訪留言 )
身邊有很多年青人在有名的大學畢業﹐但卻游手好閑﹐不去工作﹐也不去旅遊/BACKPACKER體會世界。。。真不知道他們想什麼。
回覆刪除現在有太多家長從小就叫小孩子學這樣學那樣, 小孩沒了童年樂趣, 一個個出來都如小大人一般
回覆刪除栗子妹:現代人的成長、學習、對事物的認知、對自身的價值觀、對人際關係的處理、對責任的承擔、對人性的發展 .... 等等,都已經隨著上一代的人的固步自封以及與下一代的疏離而更偏離正道;我們除了慨嘆之外,只有無奈地等著現代人受到現實的不斷磨鍊,一切才會再次走入正軌,可惜的是他/她們的下一代卻又再一次的走上偏道!
回覆刪除對於人們的下一代,我是沒有多大好感。我自己都自顧不暇,人家的下一代,好似和我們沒有太大關係。
回覆刪除很有啟發的一本書.
回覆刪除